Transaction

db0a8d51a307799cc38fe80c104a69a96d88e154255ef0a87ec3d457b51722c8
2019-12-01 08:18:09
0.00011284 BSV
(
0.03904203 BSV
-
0.03892919 BSV
)
1,014 sat/KB
1
302,831
11,114 B

2 Outputs

Total Output:
0.03892919 BSV
  • j"19HxigV4QyBv3tHpQVcUEQyq1pzZVdoAutMb*{"forbsv":"forbsv","type":"post","subDomain":"lilingshi","created":1575189137870,"title":"","content":"我们正陷入一场必输无疑的博弈?\n分类:股市杂谈 | 标签: 人民币升值 牛市 博弈 估值 证券 \n2006-11-21 17:52 阅读(16454)评论(39)\n非常不幸,我们正在集体陷入一场必输无疑的博弈漩涡中。而这场博弈的主体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以往那些散户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这次的主体是所有内资和所有外资,双方的博弈已经正式开场。而2000点正是这场博弈开始的信号,如果我们把2000点看作是一个理性的回归。而这又是一场不管过程如何,看似结果已定的博弈,真的会是这样的吗?\nŸ 内外资金投资路线图\n\n内外资因资金来源不同,以及最终收益的处置方式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投资路线。\n▼ 内资:人民币资金 → 投资股市 → 投资收益 → 继续投资A股市场/分红/消费/一小部分转投外币资产\n▼ 外资:外币资金 → 兑换成人民币资金(按1美元:7.8人民币) → 投资股市 → (人民币升值) → 投资收益 → 兑换成外币(按1美元:4.5人民币?) → 回收到本国\n\n同时,内外资的结算货币也不同。\n\n▼ 内资: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并计算收益率\n▼ 外资:以外币(如美元、欧元)进行结算,并计算收益率\n\nŸ 人民币升值对估值水平的影响几何?\n\n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可以计算出内外资在购买同样的人民币资产时的资金收益率。同样也可以计算出为了保证一定百分比的资金收益率,应该以怎样的价格购买一项资产(估值水平)。下面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举例计算内外资不同的估值水平。\n\n注:该计算过程为理论值,在现实情况当中会有更多的变数,因此希望只当作普通参考之用(另,计算过程省略,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享受计算的乐趣)。\n\n【假设条件】\n\n目前汇率: 1美元:7.8人民币\n最终汇率: 1美元:4.5人民币(按购买力水平计算假设为4.5,为了计算简便,不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购买力水平变化状况)\n目标收益率:10%(为了计算方便,内外资均以10%计算,实际上因资金成本不同等因素,有着不同的目标收益率)\n人民币升值速率:3% or 5% or 7% or 9%/年(为了计算方便,假设以每年均等的速率升值,直到达到最终汇率为止)\n人民币利率:假设未来保持不变(其实本人认为利率上升的可能性较高)\n标的股票:10元/股(假设该价格为10%年收益率情况下的正确估值)\n\n【计算目标值】\n\n通过计算得出,在不同的人民币升值速率下,海外资金以怎样的价格购买标的股票才能获得目标收益率(10%)。\n\n【计算案例】:人民币升值速率假设为3%的情况下\n\n人民币升值到最终汇率,需要18.5年(下称“所需时间”),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18年。\n\n最终可计算得出,外币资金可以在17元人民币(下称“外资可买入价格”)的价格买入该股票,并在18年后卖出并兑换成外币本国货币则可获得10%的目标收益率。\n\n而如果以同样10元价格买入(相当于1.282美元/股),并同样在18年后卖出并兑换成本国货币,则在这18年中可获得年收益率为13.3%(下称“同价格下的年收益率”)。\n\n【其他计算结果】\n\n▼ 当升值速率为5%\n\n所需时间:11å¹´\n外资可买入价格:17元(只与最终汇率正相关)\n同价格下的年收益率:15.5% (=10 % + 5% * 1.1)\n\n▼ 当升值速率为7%\n\n所需时间:8å¹´\n外资可买入价格:17元(只与最终汇率正相关)\n同价格下的年收益率:17.7%\n\n▼ 当升值速率为9%\n\n所需时间:6å¹´\n外资可买入价格:17元(只与最终汇率正相关)\n同价格下的年收益率:19.9%\n\n【当内资以外资可买入价格买入同一个股票时的收益率】\n\n以人民币升值速率5%计算,当内资以外资可买入价格买入同一个股票时,直到人民币升值结束并价格重新回归到理性时的收益率水平为:约4.8%。\n\nŸ 必输无疑的博弈?\n\n因为内资投资者,会将投资收益进行再次投资或进行消费,而只有一小部分会在人民币升值结束后转投海外市场,因此他们只能以人民币进行收益结算,而外资是以本国货币进行结算。导致双方在估值上有诸多不公平之处。拿上述计算案例来说,内资只有在10元或以下买入才能实现正常的目标收益率,而外资只要在17元或以下买入就能实现目标收益率。也就是说内资的“理性”会使他在股价上升到10块以上时选择卖出,但外资可以继续买入,直到人民币升值结束。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内资被迫参与到一场看起来并不怎么“理性”的博弈中,也会逐渐接受大于10元并且小于17元的估值水平,最终导致其收益率水平持续下滑。\n\n而从“同价格下的年收益率”中可以看出,升值速率越高,该值就越高。因此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于中国市场的外资来说,自然会希望升值能够加速。对于他们来说,极端情况下最好就是明年升值到位,这样他们就能获得高额的年化收益率,并把资金回撤到本国。\n\n至于“外资可买入价格”,虽然理论上相同,但在人民币升值加速时,在内外资的共同助推下,升值速率越快,可能高出越多。(外资也同样会投机,在升值速率过快时,用汇兑收益冲抵股价浮亏。)而在相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减速),因外资资金使用成本还是略高于内资,加上投机效应减弱,该“价格”会下移。\n\n对于内资投资者来说,人民币升值结束意味着噩梦的开始。那时候,大部分股票的年收益率都将低于10%,而达到比如5%这样的水平,也就是指数被高估了1倍以上。换句话说,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股价增长会超过公司价值的增长,是因为随着本币升值,而导致了目标收益率的降低。如果人民币汇率超过预计的购买力水平,则会产生更大的泡沫。而这一“泡沫”的承受者可能大部分集中在内资投资者中。\n\n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内资几无胜算的博弈过程。我们今后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内资理性”与“外资理性”激烈碰撞的年代。所谓必输无疑,并不是说所有投资者都会必输无疑,而是说内资整体必输无疑。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可以幸免,也就是那些能够在人民币升值结束前夕将所有人民币资产转化为外币资产的投资者,显然大部分资金进行这种转换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而人民币升值速度减缓和QFII审批速度减慢都会给我们带来宝贵的喘息之机。\n\nŸ 他山之石 — “广场协议”\n\n以下桔黄色内容摘录自“中国经营报”-2003å¹´9月(注:内容基本准确,实在懒得打字了,就拷贝了过来,望谅解。)\n\n广场协议的梦魇\n\n1985å¹´9月22日,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德(前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了“广场协议” … … … … (字数限制,参看回帖续1)\n\n\nŸ 投资理念的转变?\n………… (字数限制,参看回帖续2)\n\n上述内容,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请勿作为投资依据。\n\n2006å¹´11月21日\n\n 最后修改于 2006-11-21 18:08 阅读(16454)评论(39)\n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n\n搜狐网友11月21日 17:53\n回复\n回帖续1:广场协议的梦魇\n1985å¹´9月22日,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德(前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了“广场协议”。此协议一经签订,日元在3个月内就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到1988年甚至戏剧性地攀升至一美元兑120日元的高位。\n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å¹´2月到1989å¹´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n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n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n\n\n搜狐网友11月21日 17:54\n回复\n回帖续2:投资理念的转变?\n至于投资理念的转变,实在是无从说起。因为我的确不是太理解市场上目前普遍的投资理念是什么?不过我想对于长期型价值投资者来说,保持“以不变应万变”是个不错的选择,自然也需要保持一贯的“独立思考”。而轻易将投资理念转变为自己不熟悉并且也未经验证的新模式,实在不能算是明智之举。只是有一点,在本币升值的背景下,应关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坚持关注公司本身的基本面的前提下,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升值速率、利率变化、货币供应、外汇入出量变化等数据。\n拿目前热议中的2000点来说,对于内资来说已经高处不胜寒了吗?对于外资来说是否还依然有着吸引力呢?这的确很难回答。我既不看多也不看空,当然也不看平,即使跌回1000点还是涨到3000点、抑或保持不动都不会觉得奇怪。也许那句古老的“空既是色、色既是空”是对这一状况的最好诠释(推荐让人看得糊里糊涂的“存在与虚无” — 萨特著)。如果你愿意将手中的人民币当作是从美元汇兑而来的,并且设想今后的某个事件段内把它兑换回美元,并且到海外定居,也许会体会到另外一种心境。当然,这样的思维方式是相当危险的。","imgs":[],"private":1,"sticky":1,"tag":0,"self":1}application/jsonUTF-8
    https://whatsonchain.com/tx/db0a8d51a307799cc38fe80c104a69a96d88e154255ef0a87ec3d457b51722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