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action

3a2952228201518fe1e65d61f832c56e89e321bb92ac1491c60d9a6b9c8063e5
2020-01-01 06:57:19
0.00007180 BSV
(
0.02725867 BSV
-
0.02718687 BSV
)
1,024 sat/KB
1
298,319
7,011 B

2 Outputs

Total Output:
0.02718687 BSV
  • j"19HxigV4QyBv3tHpQVcUEQyq1pzZVdoAutMZ{"forbsv":"forbsv","type":"post","subDomain":"lilingshi","created":1577862698736,"title":"","content":"不要到6500点才想起为QFII买单\n分类:股市杂谈 | 标签: 牛市 指数 QFII 人民币升值 散户 \n2006-11-29 17:56 阅读(12343)评论(0)\n 不要到6500点才想起为QFII买单\n\n希望股票天天下跌的艾葳 于 2006å¹´11月29日\n\n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n股指看6500点,别成了QFII的买单者 == “吹牛”进行曲\n\n【开场白】最近已经发表了数篇有关“看多”的文章,本篇也不例外,虽然明知道这会招来更加猛烈的抨击之潮,但实在是不吐不快。虽然在通过实践去验证这些判断之前,还无法确定这些是否会成为现实,但也许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多一些判断依据并不会有什么害处。自然,笔者也无意去过多的寻找各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判断,或用更多的论据向朋友们解释这些枯燥乏味的论证过程,只是想将自己的看法公布于众。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听则愚”,希望这些文章多多少少有些可取之处,就像笔者在另外一篇文章《从“看空者无罪、看多者○○”想起》中所描述的那样,希望读者朋友们更多的关注“过程”而非“结论”。\n\n? 为什么是6500点?\n\n至于为什么是6500点,而不是5000点或者7000点,其实没有什么更多的理由,只是因为前面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了6500点。并且因为明年还会有很多大盘股上市,所以最终达到多少点,并不是笔者所关心的问题,而笔者真正关心的是,现在已经上市的这些股票是不是还会继续上涨。有关目前的这些品种,是涨还是跌,可以参考《我们正陷入一场必输无疑的博弈?》、《我们处在史无前例的健康牛市中》,或许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答案,虽然这两篇是招来最多非议的文章。\n\n如果一定要再补充一些因素进去的话,也可以举这样一些例子。\n↗ 上述一些文章当中所列举的因素\n↗ 2010年代有望迎来石油熊市,而A股上市公司中石化下游行业偏多\n↗ 国内消费的长期景气与国际大宗产品的熊市有望在同一时期形成\n↗ 将用数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从外贸/投资主导型转型为消费拉动型经济\n↗ 城镇化步骤不可逆转\n↗ 2010年代初,电力行业重新进入短缺期\n↗ 钢铁行业会在2010年代初迎来下一个景气周期\n↗ 最后,不得不再次重提人民币升值,未来数十年内将成为主流货币之一\n\n? 交给QFII的学费还不够吗?\n\n在短短几年内,不知不觉中QFII的额度已经接近100亿美元,也许有些人会把这一现象当作中国证券史上的巨大成就,最近也看到一些人士建议大幅度扩大QFII的额度。笔者不禁有些担心,我们的证券市场会不会重蹈日本和韩国的覆辙呢?至少目前看来,还看不到任何能够避免这些惨剧发生的举措。而一味地扩大QFII的额度意味着我们离这些历史重演的条件越来越近。实际上,外资进入A股市场远远不止于QFII的那些额度,而包括了私人股本、变型的风险资金、法人产业投资者等众多的资金,同时也包括了对H股和纽交所上市公司的投资额度。最近好像又听到A+N(NASDAQ)、A+伦敦这样的说法,不得不令人更加担忧。\n\n而每当笔者看到,那些优质而廉价、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一些企业陆陆续续被QFII收入囊中的时候,只感觉一阵阵心痛。QFII的这些动作从1,000开始一直延续到目前的2,000点,也刺痛了笔者一年,也许还会继续延续。而这一过程中,国内的投资者却毫无抵抗,眼看着这些优质股票从眼前溜走,却热衷于以往的“投机模式”。也许真的到了6,500点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却成了QFII们盛宴后的最终买单者。\n\n? 战略还是战术?\n\n当只重视战术的队伍,碰到善于战略又略懂战术的敌人时,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或许面临他们的只能是全军覆没,虽然在一些局部战役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无法逆转大局的方向。这也许就是目前市场上的两股主要力量的特征。\n\n如果说现在还没有出现多少泡沫,也许只是因为QFII们认为额度尚不够充足,或许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些时间段,极力地打压股价,只为申请更多的额度。\n\n?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n\n之前,有关鼓励市场流动性的“T+0”,“金融衍生品”等这些话题,的确令人气馁,因为笔者认为现在不是应该讨论推出这些政策的时机。而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抑制股票流动性、减少交易规则创新、提高监管力度/减缓衍生品开发,同时更加严格的控制QFII的额度,例如将QFII额度控制在总市值的5%以内,以及加快大盘股上市的步伐并减少投机品种、提高交易成本并降低分红税收,笔者认为这些举措才是真正保护国内投资者的措施。总之,通过一切办法,抑制“投机”、鼓励“投资”、降低外资入市的比重等等,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也许这样多多少少可以减缓本币升值后期阶段带给国内投资者的冲击。\n\n“本币升值”是如此奇妙的事情,以至于我们无法用以往的任何“经验”去判断,或许这个市场真的会走出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诡异行情,虽然终点还是会回归到原点。除了去适应这种局面,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祈祷不要发生文中所描述的后果是现在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了。\n\n? 【参考/推荐】\n\n《揭秘超级大庄家的投资路线图》 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2168567.html\n《警惕基金或将长期跑输大盘》 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2243439.html\n《我们正陷入一场必输无疑的博弈?》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1808828.html\n《大盘尚未见顶的三大证据》 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2096748.html\n《我们处在史无前例的健康牛市中》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2697367.html\n《从“看空者无罪、看多者○○”想起》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2841459.html\n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勿当作投资依据。\n虽然可以声明笔者不是机构的托,而只是小小散户,恐怕无人相信,也许只能用时间来证实。\n\n2006å¹´11月29日","imgs":[],"private":1,"sticky":1,"tag":0,"self":1}application/jsonUTF-8
    https://whatsonchain.com/tx/3a2952228201518fe1e65d61f832c56e89e321bb92ac1491c60d9a6b9c8063e5